单氏文化

单氏文化

当前位置 : 首 页>单氏资讯 > 单氏文化

单家集上了央视CCTV4《记住乡愁》回汉一家亲

本站  2016/8/12 10:33:40  浏览量:

1月9日20时,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在CCTV4播出宁夏西吉单家集村回汉一家亲的故事,这是宁夏村落首次进入央视纪录大片。

《记住乡愁视频观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3NTY2Ng==&mid=2651880905&idx=1&sn=6ce7a85ccb9cf49c0d94e319240037bf&scene=1&srcid=08121HHVK6O8HPdKAnVGsSrm#rd

               央视 《记住乡愁》单家集  《记住乡愁》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该片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工程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工程重点项目。2015年1月到3月,《记住乡愁》第二季启动后,首选西吉县单家集。
2015年7月14日至25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组进驻兴隆镇单家集进行了为期11天的实地拍摄。郭文斌说,此后,《记住乡愁》栏目组又两次到单家集拍摄,甚至为了一个镜头特意等到开斋节。
单家集,又名“单民”,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以前,据《平凉府志》记载,山东的单姓在明初迁居此地。之所以得名单家集,是因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驿站,清代初期形成商业集市。“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的单家集村,一共分布着大小5座清真寺,分属四个不同的伊斯兰教派。四大教派既保持各自的宗教习俗,又在生活中彼此融合,相处和睦,成为单家集长久以来保持回汉团结的基础。”郭文斌颇有感触地说,单家集的先辈们对后代一直有教派和睦、回汉团结的训诫。
在单家集,回汉村民一直交错而居,庭院相连。但凡遇到回汉的节日,大家都会共同庆祝:回族过开斋节,汉族就会送来红包祝贺;到春节的时候,回族村民也会登门拜访。单家集的汉族居民现在不到30户,边家是其中人口最多的家族。相传,明代成化年间,边家先辈就定居单家集。在村民边万忠的记忆中,从祖辈身上就几乎看不到回汉的区别。他的父亲边永珍和回族村民王宗福还是至交好友,40多年前,边永珍要给大儿子娶亲,缺钱筹办。当时王宗福家庭也不富裕,但还是卖掉了自家的两只羊,帮助边家度过难关。像这样的故事,在单家集比比皆是,回族单世魁组织回民为汉民修建关岳庙体现对各民族文化尊重。
单家集回汉一家亲的感人故事打动了《记住乡愁》的导演,从宁夏的7个备选村中,最终选定单家集。(来源:宁夏新闻网) 
【天下无二单.同根永相连.】 单家集的往事.

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因单姓最早在此居住单氏族人众多而得名,又因是红色革命历史闻名全国,地处宁夏、甘肃两省区四县交界地带,交通干线202省道穿村而过。

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集市,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古丝绸之路上,单家集作为一个驿站,日渐成为一个商贸流通的旱码头。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更续写出一幕又一幕新的传奇。这传奇,是一段“红军三过单家集”的红色往事,是一幅“回汉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陕义堂,肃穆典雅,透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气息。这是单家集现存历史最久的清真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单家集,在陕义堂的北厢房,毛泽东与清真寺阿訇马德海促膝长谈,给阿訇和在场的回族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红军长征的意义。表明红军要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主张民族平等政策。阿訇听后非常感动,当即就招呼回民给红军腾房子,并邀请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在清真寺吃饭。毛泽东在清真寺后面拜文海家住宿一晚,单家集成为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宁夏住宿的第一个地方。陕义堂因此深深刻下了中国革命的足迹。

1940年10月7日 ,延安清真寺新建落成。毛泽东于同年9月为该寺题赠的“清真寺”匾额 ,是他伟大的革命生涯中 ,唯一的一次为宗教活动场所亲笔题名。

“这已是红军第二次经过单家集,当时单家集回族群众盛情迎接。因为1935年8月,红军第一次经过单家集时,严格执行了尊重回族宗教信仰与生活风俗习惯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并帮老百姓干农活,给老百姓送药品,在回族群众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1936年,徐海东率领的第十五军团西征时,还曾在此驻扎一月有余,这是红军第三次经过单家集。”年近八旬的回族老人拜福贵如今是陕义堂的一张活名片,对于发生在单家集的这段红色故事,他已熟稔于心,每天为来来往往的参观者做着义务讲解。

北厢房里至今挂有一面写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旗,这是红军第一次经过单家集时,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送给清真寺的。这面锦旗,既是那个特殊年代红军与回族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也留下了回汉团结的佳话。
     天下无二单,寻根问祖,寻找根源人之本性,回族单氏家人积极续修家谱,单义成 等 宗亲不辞辛苦千里寻亲续谱,到达西吉,山东单县等地。
   在2015年12月31日新疆单氏宗亲联谊会召开了迎新年家族大聚会。
组织者:单义成.单建军.单玉香等各地方代表。
    议会主题:凝聚亲情,商讨续写新疆单氏家族家谱。
   单义成宗亲对回族单氏来源进行了讲解对今后宗族家谱续修进行了规划。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先,阿丹子孙皆兄弟,兄弟如同手足亲。造化之初本一体,一支受伤痛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间妄为人。国史、县志、家谱是三大历史遗产和文化支柱。天下单姓是一家,我单姓宗族随着华夏五百年初文明史,辉煌灿烂,光宗耀祖,护国安民,福佑天下,先祖之德,恩泽子孙。今我单姓分支遍布中华大地,虽是同宗,根源相连,但见面不相识。再论世代辈份,更是无以考证,以致长幼难辨,实是遗憾。
    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父母,自然不难回答,祖父祖母呢?曾祖父曾祖母呢?必然是知者甚少。更有甚者,有些人就连自己父母的名讳都说不清楚,岂不悲哀。再过三代,子孙们还能记得他们的长辈吗?百年之后,我们非但没有给子孙们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就连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也丢失殆尽了。
     宗族文化,源远流长,家谱是同根同源同宗同祖的血缘共同体,是记载同宗族支世系的历史文献,它是一个民族变迁、繁衍的世系表。家谱与国史、县志并列为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祖德宗功,非谱不传,宗支世系,非谱不清。然而,此次续谱,困难重重,特别是我们这支宗族,因家谱丢失而出现了断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我多方查找,多方走访,居然在西吉县地方志上发现了我们单姓家族的有关记载。《西吉县志》记载:明成华年间,山东济南府单姓回族来本县单家集定居该村,单姓回族祖居山东单县。该村单姓人历史上出过好几位文武举人和秀才,可惜家谱丢失无从考证。据载,明成华年间,来此地的单姓回族有兄弟四人,定居后分为四个方头,即大方头、二方头、三方头、四方头。四个方头各自有居住地域与耕地,方头是家族的分支,这种家族的结构是东南沿海的典型,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单姓回族的人口已经发展到五千多人口,其中单家集回族超过三千多人,在不同时期以各种原因由单家集迁往新疆的单姓回族超过两千多人。单姓回族虽然家谱丢失,排名已乱,但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家族观念,至今恪守着“一祖之后不通婚”的原则,辈份还是清楚的。
  根据《西吉县志》的记载,我又再次造访山东单县寻根找源。幸好单氏老谱尚存,查我单姓家族历史三千多年,一百二十九世代,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具以耕读治家,后因几度世事变迁与动乱,屡受天灾水患,致使我族人迁居异地,流落他乡,失传不失我者大有人在,幸我单县老谱尚存,注明千秋万代而不乱,真乃荣幸之至。
   为给子孙后代留下千年不乱的基础,作为新疆回族单姓家族的长老单义成,于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会同几位中流砥柱的晚辈:单建军、单文忠、单志军、单志俊、单永贵等宗亲共同商讨续修我新疆单姓支系家谱一事,达到共识。
   续修家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单姓家族历来就有饮水思源的美德,接续单姓族谱是行其孝悌之为也,查我单姓家族自单襄公至今三千多年,历经一百二十九代,期间虽有多次变迁,但我们仍有清楚的记载,世代不乱。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九年因地区划分,单家集一部分单姓回族宗亲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来到新疆谋生。单家集单姓家族的家谱虽已丢失,但是家族的认同感强烈,单姓族人互不通婚,虽未按字排辈,但辈份清楚。单姓人不但是宽容大度,而且是勤劳勇敢,老一辈更是讲究仁义礼智信。
我本人续修家谱的目的不是为了认祖归宗,而是为了查找根源,流传于后辈,谨记族史,源远流长。


                      单义成
                            2015年于新疆